|
|
|
|
|
|
|
|
國密CPU卡門禁讀卡器
|
產品特點
加密標準
-
工作密鑰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采用國家密碼局商用SM1算法(密鑰長度為128位的非公開加密算法)。
-
個人識別碼(PIN)加密算法采用標準:ISO 9564:1991 銀行業務—個人識別號的管理于安全。
-
報文認證碼(MAC)算法符合規范中采用ANSI X3.92:1981 數據加密算法
-
非接觸CPU卡智能卡,可以使用密鑰版本的機制,即對于不同批次的用戶卡,使用不同版本的密鑰在系統中并存使用,達到密鑰到期自然淘汰過渡的目的,逐步更替系統中所使用的密鑰,防止系統長期使用帶來的安全風險。
-
由于該系列的卡片具備可讀寫功能,可以一卡多用,系統加密,所以廣泛用于一卡通領域,是目前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的卡片,由于采用高頻原理,讀卡距離偏短
非接觸CPU卡的特點
-
非接觸CPU卡:卡內的集成電路中帶有微處理器CPU、存儲單元(包括隨機存儲器RAM、程序存儲器ROM(FLASH)、用戶數據存儲器EEPROM)以及芯片操作系統COS。裝有COS的CPU卡相當于一臺微型計算機,不僅具有數據存儲功能,同時具有命令處理、數據加密和安全保護等功能。
-
芯片和COS的安全技術為CPU卡提供了雙重的安全保證,自帶操作系統的CPU卡對計算機網絡系統要求較低,可實現脫機操作;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卡多應用,每個應用之間相互獨立,并受控于各自的密鑰管理系統。存儲容量大,可提供1K-64K字節的數據存儲。
-
非接觸CPU卡加密算法和隨機數發生器與安裝在讀寫設備中的密鑰認證卡(SAM卡)相互發送認證的隨機數,卡片擁有獨立的CPU處理器和芯片操作系統,可以更靈活地支持各種不同的應用需求,更安全的設計交易流程。但同時,與非接觸邏輯加密卡系統相比,非接觸CPU卡系統顯得更為復雜,需要進行更多的系統改造,比如密鑰管理、交易流程、PSAM卡以及卡片個人化等。
電氣設計優點:
|
|
|
|
|
|